世人中,远诗者多,近诗者少。近诗的人中,写诗者多,读诗者少。读诗的人中,泛读、略读者多,精读、研读者少——在这些人当中,能够像蜜蜂那样,将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和领悟采撷出来,酿成便于他人品尝和吸收的“蜂蜜”的,则少之又少了。我愿意做一只这样的小蜜蜂。
诗歌阅读是如此重要
没有一个诗人不从阅读开始,走上诗歌创作之路的。他们也曾是远诗的人,也曾对诗一无所知,但有一天,阅读让他们无意中推开了兴趣的魔衣橱大门,并由此走进了诗歌的纳尼亚。诗歌阅读是如此重要。
有的人走进健身馆,有的人捧起诗歌来读,他们的态度一样严肃,收获也一样丰厚。诗歌阅读,锻炼的是思想的肌肉,强壮的是心灵的骨骼;这里有破解文字谜语的乐趣,展开想象翅膀的游戏,这里的挑战更大——当杰克变成阿凡达,灵魂可以与灵魂相握,一个世界便在另一个世界里觉醒……诗歌阅读是如此重要。
只有阅读,才能让作品焕发生命,让力量在心与心之间传递。除作者外没有第二个人阅读的作品,就像一节外部没有通路的新电池,电流无以产生,能量无处作用。相反,一部作品阅读的人越多,它的生命越旺盛、越长久;而作者寄寓在作品中的精神,在每一次阅读时“复活”,溪流一样注入读者的心田,并伴随着作品的流传穿越时间与空间,超越种族与文化,成为人类精神财富的一部分——而每一位读者都参与了创造。诗歌阅读是如此重要。
我信,我能,我愿
诗歌不是喜马拉雅山雪人,我们可以地通过网络轻松搜出大量作品。然而,对于诗人而言,问题从来不是知音难求,而是读者缺乏。而对于远诗者而言,他们缺乏的又是什么呢?一部分人觉得自己很难从诗歌中发现需要的东西,另一部分人觉得他们需要的东西不在诗歌里。罗丹说:“生活中从不缺少美,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。”这里的眼睛,既指发现美的能力,也是指获取美的需求。
读者遇到自己喜欢的作品,恰如饥渴的旅人拾起路边的野果,这里既有邂逅的浪漫,又有品味的甘甜。今天,那种久违的惊喜还会发生,即便它发生在超市和便利店里,如果诗歌也可以像蔬菜水果一样,在精挑细选之后被摆上”货架”。“这是最好的时代,这是最坏的时代。”无论那时还是现在,总会有奇幻的海上漂流等着少年派和理查德·帕克,也总会有霍比特人听从使命的召唤勇往直前。在欲望和消费之上,还有更高尚的渴望——这是我所相信的。
当然,诗作不会被标注出营养成分、卡路里含量和适宜人群,放在商店货架上,也不会像促销商品为吸引更多的眼球打出广告,但如果有人能将作品的意趣和美妙适当呈现出来,就像 YouTube 上那些稍带一点剧透的电影解说做的那样,一定有助于人们更轻松地读起诗来。对一首诗而言,最好的作品解说或赏析不正是最好的广告吗?一盏灯可以点亮另一盏灯——这是我能做的。
写诗有趣,读诗也有趣;写诗不易,读诗也亦不易;写诗是创造,读诗还是创造。佛陀说“一花一世界”,诗也如是;读一首诗,就是在这个世界里展开一次充满挑战性的时空旅行,尽管它常常是一个人的漫游。如果能像《2001太空漫游》《星际穿越》那样呈现出来,这该是多么精彩啊——这是我所希望的。
没有一个孩子愿意看到睡美人为了王子的亲吻等上几千年,没有一个爱诗的人希望他喜爱的作品是锈迹斑斑的古董,寂寞地躺在海底。我是一个写诗的人,更是一个读诗和爱诗的人。我将读诗的快乐与思考收录在《独自读诗》中,与有缘人分享我们对诗、对生命、对世界的爱。
阅读吧!让飘浮在空中的心降落在平静的大地上。